欢迎您进入邯郸开放大学!

浅说学国学

发布人: 国庆征文     发布时间: 2015/11/30     点击量:3594     返回

                        ——王书增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很有益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文化滋养。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只有这样才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基础。

一、什么是国学?

1、国学的定义

对于“国学”一词有两种解释:

(1)、一种解释:

“国学”是指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

国学既然是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它的外延自然应包括中医学、戏曲、书画、星象、数术等。

更宽泛的解释和定义是把百家之术(儒、道、释、兵、法等百家之说)统统收入国学范畴。因此,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定论为“国学”。

“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的一级学习场所,与“太学馆”、“玄学馆”、相当,类似于今天的大学等。如唐代的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的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招生办学、号称“庐山国学”,到了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那时的“国学”实际上是教学与藏书之地。

而今的“国学”意思是指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观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

(2)、第二种解读:
    有学者认为无论古代的现代的,凡是中国的文化艺术都属“国学”;也有的学者认为“国学”是专对治国理政的,称为“治国理政之学”。所以,它的含义是中国固有的文化艺术,是指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并涵盖各朝代的各类文化艺术。

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们形成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等,这些思想对历朝历代的统治都有很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国学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时尚性、全面性;不仅仅是自然国学、生命国学、家庭国学、公益国学;国学更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理念和追求,是数千万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

2、国学的分类

国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又博大精深、涉及方面较多,大体上对其内容的分类有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第一种分类方法

以学科分: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伦理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以思想分: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佛)各家等。儒家是主要中国思想史,其他列从属地位。

以四库全书分: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经、子为重,尤其是经部。

按照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神演录》分:分为史学、小学、诸子和文学。

(2)、第二种分类方法(涵盖的内容多余第一种分类)

四库分类方式:是以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吧国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道德经》《诗经》《孝经》等,后来又增加了语言方面的著作。

史:是指史学著作。包括通史、断代史、政事史、制度史、地方志等。

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全方位学习总成人物文集。

集:使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文集。古代戏曲作品也属“集”部。

按内容方式分“3+2”种

这种分类方式开始分为三种:

义理之学:阐明事物道理,也就是哲学。

考据之学:从事历史研究,也就是史学

辞章之学:从事诗词散文以及章奏、书刊等使用文体的手段,就是文学。

后来感觉这种分类不能涵盖国学全部。又增加了两种(故此分为3+2种)

经世之学:即治国教民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等社会科学知识。

科技之学:即光、电、化、机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

二、国学的核心内容

1、诸子学说精髓

孔子--为人之道: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意。做人要自重,严于律己,寛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长乐。这就是为人之道。

老子--处世之道: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心理。谦让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寡欲是善人第一法。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庄子--养性之道: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平和心,喜乐心,慈悲心。

孟子--君臣之道: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

荀子--学习之道:

七个方面:

一是蜕:即质变。学习不知满足已有的成就,要不断的有所进步,日渐而月进。使之产生飞跃、质变。

二是虚:虚心、谦虚,指的是学习态度。

三是以:专一、专心。

四是静:心要静,摒弃一切杂念,心无旁骛。

五是积:日积月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六是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尊师重教,择师从学。

七是友:有好的学友,在治学上不断得到批评指正,而日有渐成。

孙子--韬略之道:韬略指的是文韬武略。韬略犹如双刃剑。轻用其芒,动既有伤,视为凶器,深若藏拙,临机取决,视为利器。学者应学其精髓,重其所用,发扬古道,利国利民。

管子--教练之道:指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教练的使命就是因成就他人而成功。

韩非子—统驭之道:精诚为道,运筹为术,组织为器,人才为本,制度为体,文化为魂。

鬼谷子—权谋之道:权谋是指在争夺、巩固、发展权力的过程中使用的一切灵活应变的手段。

大学—修身之道:修身的过程就是探究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就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真诚的对待一切的过程,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将自己变成一个道德高尚的过程。

易经—天地之道。

禅宗—死生之道。

2、核心内容

在礼记、大学中有一句话。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辨事物,尽事物之理。

致和:就是求为真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情绪,不为物欲所弊,保持心灵的安静。心得其正,则公正廉明,勿涉感情,无所偏倚。故意诚而后心正。

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人民拥护。修身是格物、致和、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齐家。

齐家:就是要维护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人民。

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与国中。国之领袖,要像呵护初生的小孩那样保护人民,以至善至德教育人民。使人民除旧布新,日新又新。要使仁、敬、孝、忠、信的仁爱之风充满全国,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精。

此句话大意是: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与天下的人,要治理好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先治好自己的家;整理好自己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思想端正了,自我修养完善了,自己的家庭整理好了,然后治理国家,然后国家才能治理好,天下平定。

三、为什么?学什么?

1、为什么?

一、是在传统上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体系受到冲击与破坏,全民诚信荡然无存情况下,出现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道德水平降低等。全民全社会急需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塑民族道德体系,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学习国学知识,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通过学习来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特点。努力使传统价值理念和崇高的思想道德体系回归。是全社会、全民族的需要。

二、是教育形势的要求:教育部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在中小学中开展传统文化与中小学里人格培养研究。国家社科院教育学商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国家文化战略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研究。课题并影响研究对各层面的群体都提出了学习要求。

三、是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求,以学益智,以学保身。领导干部的修养,事关个人品行,而且关系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做官是做人,做人先立身。各级领导干部理应成为修身典范。

2、学什么

(1)、教师

要以习近平同志在第30个教师节与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会座谈的要求努力实施。习近平同志讲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重塑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中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重点应在以下四个方面注重学习修养

理想信念: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理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如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更明确意识和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好老师的理想信念都以这一要求为基准,做中国梦的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道德情操:做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我好人生方向,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

扎实学识。

仁爱之心:要用爱,激发爱,培养爱,传播爱。

(2)、党员领导干部

修身之道:习近平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做好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以严格的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提出了广泛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并把“严以修身”放在首位。

 廉政之道:要深读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习近平总书记在九届二次中纪委会议上,曾引用“善誓知,先誓其身而后人”教育党员干部,并要求防“贪欲”,曾引用:“祸莫大于不知是,咎莫大于欲得”。

 天人之道:注重学习,造就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习近平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美丽中国的建设理念,希望党员干部汲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修养生息”等传统思想智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用人之道:用人之道是一门关于认识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发掘人才的智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力的艺术,首先人才工作对于执政至关重要。“尚是者,政之真也,为政之要,莫先用于人。其次对于人才,要有全面客观地认识,孺子能万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天地无可动,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第三,识别选拔人才,有一些标准。以德为先,才者,德之贤也,德者,才之师也。

法治之道:习近平同志说过,首先领导干部要懂法,“为官主义在于明法”,其次是领导干部带头遵纪守法。第三,领导干部亦是法律的执行者,要公平正直。

民本之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尚书里云“民为邦本,本固帮宁。”北宋张英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等都是民本思想与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一致的。习近平指出“必须重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通的需求。

分享至